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

自然讀書會

7月開始,高雄市立圖書館鼓山分館請我帶領
每月第二週一次幾年前創辦的自然讀書會
訂下柴山主義、台灣綠色傳奇、鯨生鯨世三本書共讀
分別基礎認知家鄉郊山、台灣高山、海洋,由近而遠親近國土
歡迎有心者一起來 請email:LC9944113@gmail.com
TEL 07-5515554 高雄市鼓山三路19-3號
周凌箏的紀錄片
若家裡有中華電信mod 可點選(好康福利區--咱的故鄉--南台灣)
有兩部高雄自然生態在地風情可看 走向城市荒野 探尋港都生態廊道

「柴山主義」分享摘要:
自然讀書會成員:許素月`潘麗慧`阮玉珍`簡碧瑩`楊秀貞---分享如下
許素月:對柴山的感受,彷如「阮ㄟ厝邊、阮ㄟ厝」。所以何須千里迢迢去旅遊? 因為這麼美的地方就近在呎尺!常常喜歡一個人輕裝就鑽進柴山 ,尤喜羊腸小徑而捨眾人紛遝的中山路棧道。結果,常有意外的驚喜。
原本對柴山的認識僅止於爬山運動。接觸這本書後,才如被天鐸敲醒般驚醒!原來柴山有如此豐富之自然和人文的生態!!
有幾點心得:
1 所謂的猴區,乃指許多嗜濕的樹種等獼猴糧草物種群生區。
2 柴山是人文自然的寶庫,不能僅以爬山、運動眼光等閒視之。
3其生態應成為高市各校的鄉土教學材料,而非僅限於山下的內惟、九如等國小。

潘麗慧:原本對柴山的認識十分有限,然藉閱讀方認識其豐富。但亦驚覺於她已面臨空前之浩劫,被破壞的如一苟延殘存之老朽,另人心痛不已!可是另一方面,也欣慰政府總算被民間推動而開始經營了。盼柴山真的能永續常青。

阮玉珍:何其幸福能住在柴山下。常常家中窗戶一打開 ,柴山美景即映入眼簾: 蒼鬱林木、彩暈夕陽、如詩如畫,令人陶醉不已。數十年來,爬山未曾間斷過〈每年至少50次以上〉。也常見許多愛柴山人士,把自己奉獻給她,或檢垃圾、或背水奉茶。其中有一位黃伯伯,在山上種了一大片九重葛,每天早晚兩次背水上去澆花,完全不以為苦,實令人感動。〈註: 此點後面另有補充〉目前最大盼望是:柴山能成為自然公園,藉著愛鄉土、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,永遠保育柴山的生態。

周凌箏: 生態保育的觀念,並非憑藉一本書或一場演講就能改變的。而讀書會的益處就是「彼此提醒 」。在長期的浸淫之下,價值觀就能潛移默化改變。其實,生態最大的殺手乃是人類。人的觀念若不正確,即或是出於愛心,也一樣會扼殺了生態的平衡。如昔日的水泥礦區綠化植被,若不考慮其原生樹種,而只一味的求速率,便全部種長得快的外來樹種;或偷懶只種單一樹種,都是不對的。有一句諺語說:「樹倒猢猻散」,一棵樹的庇蔭下,往往有許多種生物依附其中生存。
所以若樹種改變,試想會有多少生物無家可歸,生態就被破壞,嚴重性是可想而知了。方才提到的黃伯伯,雖然熱心種花,卻可惜不是柴山需要的,反而會更加速柴山的「沙漠化」!所以,宜勸導改變樹種或移植。

簡碧瑩:東方在人跟人之間似乎較缺「彼此尊重」的概念,更遑論尊重大自然了。 因為古時君權天下,君視萬民為芻狗,民亦視萬物為敝帚,濫用而不珍惜。對動物也養而輕賤之。〈台灣人對牛例外〉是故,在我們的教育中, 鮮有「尊重」的人文素養灌輸給下一代。反觀鄰近的日本,對自然界的感受似乎較能懂得尊重,有時,看他們驚呼的抱著大樹或敬虔的雙手合十膜拜,雖然覺得誇張,卻的確有其意義在〈感恩、惜福〉。個人曾在柴山中有一經歷:
心情鬱悶訪柴山
忽聞山友radio響
擬勸惜景度幽靜
徒換威嚇令人悵
由此可知,國人實欠缺和人、和自然、和萬物互重共存的道理。

周凌箏:每一國家對生態的觀念迥然不同。個人以前有一次入境美國時,背個登山袋,海關卻連查都懶。但過境紐西蘭時,他們發現我背的帳棚營釘使用過,便代為保管不讓我帶進去,因深怕營釘中的土壤會夾帶不明物種,危害他們境內的生態。日本人當初佔領台灣50年,砍了約五分之二的檜木,但保留樹頭,也同時馬上值木。反觀昔日國民政府來台,也砍了五分之二,卻是只花短短的十幾年,並且連樹頭都不留,更別說再植樹了。兩個民族的做法真是天壤之別!

楊秀貞:搬到柴山附近後,開始經歷許多的驚艷:第一次近距離看猴子;第一次發現蓬蓬大尾的松鼠,在枝柳間快速跳躍;第一次知道原來構樹是雌雄同體;第一次…………。有時,也藉著一些解說人員的幫助,對她的認識更深 。長久的耳濡目染下,無形中,對這座獨一無二的野生自然公園就付出更多關懷。

1 則留言:

lingcheng 提到...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